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便携式电导率仪操作全攻略:从校准到测量的“五步速成法”

便携式电导率仪操作全攻略:从校准到测量的“五步速成法”
更新时间:2025-06-19      阅读:149
  在环境监测、水质分析及工业生产中,便携式电导率仪是快速判断溶液离子浓度的“口袋实验室”。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测量溶液导电能力,间接反映溶解性固体总量(TDS)或水质纯度。本文以主流双电极电导率仪为例,解析从设备准备到数据记录的标准化流程,助您3分钟掌握关键操作。
  一、使用前准备:细节决定测量精度
  1.电极检查与清洁
  观察电极表面是否有裂纹或沉积物(如水垢、油污)。用软毛刷蘸取0.1mol/L盐酸轻刷电极,再以去离子水冲洗至pH试纸检测中性。避免使用硬物刮擦,防止损坏铂金电极。
  2.电池与校准液确认
  更换电量>80%的9V电池,防止测量中断。准备两种标准液(如1413μS/cm与12.88mS/cm),确保有效期在6个月内,且瓶口无结晶。
  二、仪器校准:构建精准测量的“基准线”
  1.温度补偿设置
  将仪器温度补偿模式设为“自动”(ATC),或手动输入溶液温度(误差±1℃以内)。例如,25℃时1mS/cm的溶液在30℃下电导率会升至1.13mS/cm。
  2.两点校准法
  低量程校准:将电极浸入1413μS/cm标准液,调节“CALIBRATE”旋钮使读数稳定在1413±3μS/cm。
  高量程校准:更换12.88mS/cm标准液,重复操作并确认读数误差<1%。
  注:若仪器支持单点校准,优先选择与待测液浓度相近的标准液。
  三、测量操作:标准化流程避免误差
  1.采样与预处理
  采集待测液至洁净容器,避免混入气泡或悬浮物。若溶液温度与校准液差异>5℃,需静置10分钟待温度平衡。
  2.测量与读数
  将电极垂直浸入液面下2-3cm,缓慢搅拌(避免电极碰撞容器壁)。待读数稳定(波动<1%)后记录,同步记录温度值。测量高纯水时,使用密封流动池防止CO?溶解。
  四、维护与存储: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
  1.电极保养
  测量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,擦干后套上保护套。长期存放时,浸入饱和KCl溶液或电极保护液中,防止铂金层氧化。
  2.仪器清洁
  外壳用75%酒精擦拭,避免液体渗入电路板。每季度用标准液复核仪器精度,误差>3%时需返厂检修。
 

 

  结语
  便携式电导率仪的精准测量,源于对操作细节的严苛把控。从电极的温柔清洁到校准液的精准选择,从温度补偿的毫厘必争到测量时的稳中求准,每一步都关乎数据的可靠性。未来,随着智能传感器与无线传输技术的普及,电导率仪将实现“即测即传”,为水质监测、农业灌溉、工业循环水管理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。掌握这套“五步速成法”,您手中的仪器将不再是冰冷的工具,而是洞察溶液奥秘的“科学之眼”。
 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